“新闻传播研究必须要有两个关注,既要紧盯科研前沿,又要扎实基础积累,培养学术的敏感性。”11月9日下午,在外语楼614会议室,文法学院院长助理毛毅副教授受邀为全体新闻系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主讲"新闻研究与学术选题"科研讲座。
毛毅副教授结合现阶段的学术研究现状,强调青年教师应该关注科研积累与学术沉淀,“仅仅是为热而热的‘逐热’研究,已经难以获得社会肯定”。他指出,在目前的“热点问题”研究中,高层次项目及核心期刊明显偏重基于“基础理论”视角下,对“热点问题”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的研究范式。“教师不仅要有前沿意识,更应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的研究素养,这样才能在‘热点’深层面上展开探索,与学界展开‘对话’”,他由此强调,教师之间应该善于“抱团取暖”,切忌“单打独斗”。
“最好的方式就是拿证据说话”,毛毅副教授围绕“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项目”及“2023年部分C刊论文关键词”两个案例,重点阐述了新闻传播研究的选题特征与变动趋向。在“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项目”的词云图中,他以关键词分析的方式,为教师直观地展示出了新闻传播类学术选题的几点特征。同时,在“2023年部分C刊发文关键词”的案例介绍中,他认为,“在核心期刊中,主流媒体、传播环境、报道创新、叙事研究等关键词高频出现,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目前学界研究的专业思考倾向……摆在学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让媒体能够配得上主流两个字的’”他由此指出,新动态、多维度、本土化和问题性的选题倾向,应该予以重视。
“现实问题不等于学术问题,学术问题是对现实问题的专业性思考”,他结合自身经验,从“洞察力”“概括力”“想象力”“思考力”的“四力”维度展开,与大家分享了他在科研项目申报与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选题经验。他指出,在面对新闻传播的现实问题时,“我们应该迅速判断现象背后的问题特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设有可能触及的学术盲区,从而在思考中凝练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问题”。
他还介绍了学术问题的研究逻辑与表达规范。他强调,“分析问题并进行理论抽象是学术研究最关键的环节,只有前提存在了,多维度的原因探析,自己的理论思考,才有了现实意义”。毛毅副教授根据自己的学术经验,与在座教师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他将论文写作的结构逻辑形象地表述出来,指出教师在研究中“要注意聚焦主要问题,‘将军赶路、莫追小兔’;应将主线贯彻到底‘切忌左顾右盼’;在论证中,要‘严防拼图论证’,”;在题文结构中,要‘关注顶层思维’,聚焦研究主题”。
整场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性,兼具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现场学习气氛浓厚,引发在座师生的极大共鸣。讲座结束后,新闻系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极大拓宽了自己的研究视野,受益匪浅。“今天的讲座,内容详实,案例生动,对促进老师们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教师之间科研氛围形成极有帮助”,新闻系主任亢海玲副教授点评道,“今后,新闻系将定期开展科研活动,联系实际,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使科研成为教学工作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提升新闻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