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早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的“实践小分队”踏上了“重走长证路”的征程。这个小分队由李纪明、涂婷等五位教师及从各院系遴选出来的学生代表,共十人组成。
活动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缅怀革命先烈、追寻长征精神,以强化青年教师、年轻党员的理想、信念,夯实“不忘初心”的思想基础;二是,探索和尝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为解决思政实践课全覆盖、多形式、实效性问题积累经验。
“重走长征路”循着当年中央红军的足迹,按照我们的预订计划,历时十二天、跨越江西、广西、贵州等六个省市,重点参观、寻访了共和国的摇篮-瑞金、血战湘江纪念馆、三湾改编纪念馆、遵义会议旧址等革命圣地。
图片说明:在瑞金路遇“友军”——天津大学实践队
图片说明:颠簸在弯弯曲曲的山路近六个小时,我们到达了三湾改编纪念馆
图片说明:刘泽武博士,原重庆开发区副主任带领我们参观刘伯承故居
这是一次朝圣之旅。无论师与生,也不管老和少,每一个队员都怀揣着一颗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心,不畏旅途艰辛、不惧炎炎烈日、不管风吹雨打、不怕饥肠辘辘,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朝拜一座座革命历史的丰碑。绿皮车车速慢、乘车时间长怎么办?讨论!——车厢就是会议室;车票无座位怎么办?买个小凳随身带,师生轮流坐;要赶路、要省钱,吃饭问题怎么办?带上快餐盒饭车上吃……这样虔诚而刻苦的长途跋涉,一如唐僧师徒求取真经的征程。
图片说明:苍山如海,默默述说着长征的艰险
这是一次磨炼之旅。重走长征路,为的是践行和弘扬长征精神。实践小分队紧扣着这个主题,努力在“磨炼”上下功夫、做文章。8月9日那天,正午的太阳像火一样,室外气温超过摄氏四十度,小分队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徒步到达长征第一渡所在地——江西于都。8月11日那天大雨倾盆,小分队乘坐“老区型汽车”从全州开赴兴安,风雨没有阻挡住他们登上又高又陡的山峰——瞻仰“湘江战役纪念碑”的脚步。8月14日深夜,小分队抵达贵阳火车站,到住地安顿下来已经是15日凌晨一点多了!时隔五个小时,8月15日清晨六点多,又坐上了从贵阳开往遵义的列车。这类艰苦磨炼的事儿,几乎天天如此,不胜枚举。我们的脸黑了、人瘦了,但意志更坚强了、精神更饱满了。
图片说明:乐观的“长征”队伍
这是一次学习交流之旅。小分队在出发前各位成员都反复阅读了有关长征的历史文献,在理论上做足了功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了寻找书本知识与亲身感知的有效对接,小分队在整个活动中都恪守“三步走”的既定方针:在前往一个红色景点之前,由老师做指导性发言——指出看点、明示意义、启发思考;参观、访问中,分别让学生介绍史事、讲述长征故事、诉说思想收获;参观之后,在行进中或返程的车上,老师就当天参观的内容提问,并及时予以辅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结合,师生都收获颇丰。
图片说明:张玉平老师在瑞金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前讲述苏区的组成机关
图片说明:原重庆开发区副主任刘泽武博士和大家座谈,给大家讲述自己奋斗经历,勉励同学们发扬长征精神,在人生的长征之路上坚毅勇敢,不怕吃苦
这是一次探寻之旅——探寻实践教学的形式。活动告一段落后,小分队及时组织了总结座谈,特别分析和评估了这种实践形式,为实践教学的目标——“规范性”、“全覆盖”积累了一定经验。小分队成员虽不多,但此次活动的影响绝不限于此,它将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微信、QQ、学校网站、电台、社团活动、班会等平台传播到广大学生之中,我们也许能从中找到直接实践与间接实践的结合点及途径。还有,如何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在师生互动中促使教学更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怎样把课堂理论灌输与社会实际有效融合,等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都能从中找到部分解决办法。
图片说明:长征结束后的总结——有收获、有教训
“重走长征路”活动结束了,但新时代的新长征才刚刚开始。“重走长征路”的预定目标实现了,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将永远在路上——这将是我们永不松懈的课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暑假实践小分队